法国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在平均10.8年的随访时间里,69.4%的植体和67.3%的患者被认为治疗成功,随访期间的微生物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种植体周围病的风险。该研究于2016年1月16日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杂志。 研究者在基线和第一年随访期共有110位患者和232 颗植体。研究结束时共有52位患者和108颗植体。在基线、第1年和至少第8年采集临床和微生物的数据。 结果为,平均随访时间为10.8 ± 1.7年。菌斑指数基线时为0.50±0.50,1年时为0.50±0.50,≥8年时为0.33±0.67。牙龈指数基线时为1.08±0.19,1年时为1.01 ±0.39,≥8年时为0.22±0.47。龈沟出血指数基线时为0.17±0.22,1年时为0.11±0.33,≥8年时为0.17±0.22。探诊深度基线时为2.67±0.75,1年时为3.00±0.83,≥8年时为2.74±1.00。附着水平基线时为3.75±1.17,1年时为4.00±1.06,≥8年时为4.00±1.17。60.2%的植体和73.1%的患者检测出了种植体周围黏膜炎,12%的植体和15.4%的患者检测出了种植体周围炎。多种细菌的检出与情况恶化相关。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也可获得稳定性
瑞士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109颗上颌窦内提升后植入的植体,愈合8周后,83%的种植体其种植体稳定性(ISQ)≥70,可进行早期负重。109颗植体的早期失败率为0.9%。共振频率分析(RFA)技术可以客观地纵向监测种植体的稳定性。该研究于1月16日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杂志。 25年来,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原则上需要愈合至少6个月。该研究的目标是检测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的种植体愈合8周后,使用RFA测量ISQ≥70的比例。研究共纳入了97例患者的109颗植体。上颌窦内提升使用侧面开窗,植入混合的自体骨和去蛋白牛骨。使用带螺纹,软组织水平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处理的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和8周后测量ISQ值。ISQ≥70的种植体进行修复,否则两周后复查。 结果显示,植入后即刻平均ISO为68.3±9.8。8周后,平均ISQ为73.6±6.4。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1颗(83%)植体术后8周时ISQ≥70。1颗(0.9%)植体术后8周复查时发生种植体感染和严重的骨吸收,被认为是早期失败。
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愈合,骨沉积种植体效果图
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在种植体植入后初期愈合过程中,中等粗糙表面的种植体产生骨应力,与非骨沉积种植体相比,骨沉积种植体在植入7天时稳定性较大。该论文2016年1月19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杂志。 研究者将产生0.015骨应力的骨沉积种植体植入24只兔子的左侧胫骨内,将非骨沉积种植体植入右侧胫骨内。所有种植体表面均为中等粗糙度。在种植体植入的7天、28天、84天测量拆卸扭矩。通过有限元方法来评估种植体不同愈合时间的表面间剪切强度。 结果为,在种植体植入7天时,骨沉积种植体较非骨沉积种植体的拆卸扭矩增加。种植体植入28天及84天时,两组种植体的拆卸扭矩无差异。模拟的表面间剪切强度在骨沉积种植体植入的不同时期与体内试验获得的数据一致。
治疗重度OSA患者,口腔矫治器治疗或有效
挪威一项研究显示,口腔矫治器治疗或为治疗重度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患者的较理想方法。该论文2015年12月27日在线发表于《口腔康复杂志》(J Oral Rehabil)。 在2007-2013年间,共116例未接受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OSA患者被推荐到专业睡眠诊所接受单独调整口腔矫治器(OA)的牙科治疗,其中中度OSA患者82例,重度OSA患者34例。失访者占总参与者8.6%,剩余数据集包括106例患者,71例男性和35例女性,平均年龄57岁,年龄范围28~90岁。基线和随访均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记录。基线描记和随访之间的平均时间是12个月。基于后续随访的描记判断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并以此将其分为3组。如果随访中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降低未达到基线水平50%,则认为其治疗失败。 结果为,整体治疗成功率为75%。中度和重度OSA组患者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9%和77%)。低血氧饱和度对预测口腔矫治器治疗失败有很高价值。对于未接受CPAP治疗、严重并发症风险较高、未及时治疗的重度OSA患者,口腔矫治器治疗或为有效治疗方法。
TMD耳部临床症状,保守疗法是否产生影响?
巴西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仍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保守治疗会对耳部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产生影响。该论文2016年1月8日发表于《口腔康复杂志》(J Oral Rehabil)。 该系统综述探究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保守的治疗方式(如心理辅导、咬合夹板、训练、生理反馈以及针刺疗法等)对于耳部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影响。研究者对以下数据库进行了检索:PubMed、 LILACS、Scopus、Web of Science及Science Direct,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范围限定为2015年5月1日以前,语言无限制。研究者使用了两个阶段的选择步骤,最终选出8篇文献,并对他们进行定性分析。每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使用荷兰考柯兰中心(考柯兰协作的一个中心)制定的“队列研究的质量评估”和“随机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估”量表。 结果为,该综述分析了7个在心理辅导、训练和咬合夹板治疗后的有完整或部分对于耳部症状的解决方法的研究。或因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尚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可以支持或反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保守治疗方法对耳部临床表现及体征有所改变。因此,未来应有具有更高等级的证据和更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深入研究。
吸烟程度与失牙明确相关
芬兰一项研究发现,在拥有牙科治疗保险及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中,吸烟的强度与持续程度,均与牙齿缺失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该论文2015年12月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口腔健康》[BMC Oral Health 2015,15(165)]。 该研究基于一个代表性的芬兰46岁人群数据——芬兰北部1966年出生人群。研究共纳入1946名46岁受试者的调查问卷结果与口腔检查结果。研究者对受试者吸烟的强度、持续时间与近期吸烟情况进行测量与分析。性别、教育程度、刷牙频率、牙菌斑情况、糖尿病情况及酒精摄入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结果为,吸烟强度与牙齿缺失具有暴露依赖相关性: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年数量较高者失牙率较高,如具有11~20年吸烟年数者风险比达1.55(95%可信区间为1.15~2.08),超过21年者风险比达1.78(95%可信区间为1.36~2.33)。吸烟持续时间与失牙也具有相关性:与不吸烟者相比,连续吸烟数年者失牙率较高,如烟龄21~30年者风险比1.66,烟龄超过31年者,其风险比为1.72。
作者:admin
来源:今日口腔
次数:1617次
时间:2016-01-25 16:17
Zui 新文章
更多内容